坐落在柳州市柳江区进德镇北凤屯的曾家祠堂,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一处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然而,由于没有及时上报,这一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却在一次次文物普查中“漏网”。直到近期柳江区的一纸拆迁公告,才让该村的曾姓族人着急起来。

  清代古建筑面临拆迁

  近日,读者曾先生向本报反映,今年3月,柳江区政府一纸征地拆迁公告公布,包括北凤屯在内的进德镇多个村落被列入柳江新区征地拆迁范围,意味着他们位于北凤屯这座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将被拆迁。

  为保住这座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建筑,他们先向动迁的工作人员提出相关要求,但没有得到回应。前段时间,曾氏村民看到本报报道,得知柳州市政府公布了第五批历史建筑,发现比他们规模小得多,且与北凤屯相邻的土垢屯曾氏祠堂和山前屯凌氏祠堂均被列入历史建筑的保护名录,赶紧整理资料,主动联系了柳江区文物部门。很快,当地文物部门前来实地核查。但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却没有得到文物部门回音。村民便向本报反映这一情况,希望通过媒体呼吁,促成古建筑能列入“文保”或历史建筑保护起来。

        不少曾氏族人希望能将祠堂保护起来。

       记者实地探访古建筑

  10月13日,记者在村民带领下,来到北凤屯的曾家祠堂。经现场观察,发现该村的曾家祠堂规模宏大,保存完好。村民用皮尺测量,整个古建筑占地2000多平方米。据村民曾先生介绍,根据曾氏族谱记载,古建筑群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距今有270多年。

  曾家祠堂为夯土泥砖加青砖木瓦混合结构,三层三进,共设九厅六井六巷道,有正房、客房共计40多间。祠堂正门两旁,两根碗口粗立在石柱础上的木柱依然坚挺。大门挂有一幅对联:南丰世泽,东鲁家声。屋顶瓦沿处,还残存有一些精美彩绘。

  曾先生说,该祠堂系曾氏先辈从福建省漳州府南晋县迁到北凤屯定居后,于清代乾隆年间所建。祠堂原设立的牌匾和宗祠牌位为五层浮雕,由工匠花了5年时间精心雕刻完成,并于清代嘉庆年间安放。一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不断有人慕名前往参观。后来被作为“四旧”毁坏,曾氏族人请人根据原样修复。

  曾氏族人非常重视对祠堂的保护。原来建筑内住有曾氏族人,近几年已全部迁出。每年,他们都要请人对古建筑进行修缮。虽历经数百年,建筑至今保护完好。目前他们已对祠堂东面和南面部分损坏建筑进行了修缮。

  能否获保护仍是未知数

      记者查阅了柳江区文物部门和柳州市历次公布历史建筑名录中,被列入保护的祠堂中,确实没有一个建筑规模超过北凤屯曾家祠堂的。那么,北凤屯的曾家祠堂是否会被列入“文保”加以保护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柳江区文物部门和其上级单位柳州市文新广局。相关负责人称,经他们现场调查核实,确认北凤屯曾家祠堂系清代古建筑,且规模宏大,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

  “如果在政府公布征地拆迁公告前,将其列入‘文保’好办些。但是现在才发现这处清代古建筑,如列入‘文保’会与柳江新区规划建设发生冲突。”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文物部门进行过好几次文物普查,并让下面乡镇上报相关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建筑等线索,但却没见进德镇上报过该处古建筑线索,导致北凤屯的曾家祠堂在一次次文物普查中“漏网”。鉴于这座古建筑确实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他们也不敢怠慢,打算跟规划部门协商、沟通,力争将其保护下来。同时也建议曾氏族人,与柳州市规划局历史名城保护科联系,争取能列入历史建筑予以保护。

  记者代曾氏族人将北凤屯的曾家祠堂相关资料提供给柳州市规划局历史名城保护科,引起他们重视。该科负责人表示,他们计划择期前往实地核查。(本文来源于: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记者王缉宁 文/图